由教育部牵头发起、历时两年修订的校园跑道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 36246-2018,将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昨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连同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和行业人士,就标准出台的全过程予以说明。
生产商和原料商必须拿到第三方检测合格证
如果生产商和原料商互相推诿责任,此次国标规定,双方都必须拿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合格证。出现问题后,便于厘清责任。
湖北省体育场馆建设协会会长陈凌认为,国家强制标准提出的“形式检验”是亮点,2015年12月31日后,进入塑胶跑道市场的企业无需具备体育场地设施资质,这导致了建筑施工方良莠不齐,给学生健康埋下隐患。即将实施的国家强制标准,要求对建筑施工企业和原料生产企业进行形式检验,在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才能开展相关业务,“相当于给企业上了一道安全阀。”
陈凌认为,虽然国家标准已经出台,但落实下来还有难度,存在第三方检测机构数量不足等问题,“比如有企业不进行检验,就进入运动场地建设市场,该如何处罚呢?”陈凌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实施细则。
湖北率先推出国标实施指南
昨天,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湖北省体育场馆建设协会等部门联合发布全国首个实施指南,对质量责任主体认定、造价、施工、检测、验收等方面进行系统解读,让如何认定校园“毒跑道”有据可依。
参与该指南制定的湖北省体育场馆建设协会会长陈凌表示,校园跑道建设专业性强,虽有国标,但对学校来说,对招标对象和追责方式可能不甚明了,该指南就是给予这方面的帮助;对校园跑道生产企业来说,国标是一个系统性的规定,涉及规范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不可能过于细致,该指南在就能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对家长和学生来说,当健康因问题跑道受到损害时,找谁追责,如何追责,指南也给出答案。
“今后发现问题跑道,既可找教育主管部门反映;也可向我们行业协会投诉。”陈凌说,行业协会能联系到具有相关资质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专业鉴定。
新国标修订过程 2015年-2016年,“问题跑道”事件在全国大范围爆发。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问题跑道”至少涉及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河南、深圳、成都、北京、沈阳等省市,具体城市高达25个。 2016年6月24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部署开展塑胶跑道专项整治工作,对校园塑胶跑道进行登记造册、全面排查,环保、质检不合格的塑胶跑道立即铲除,对玩忽职守、索贿受贿等违规违纪问题予以问责和严肃查处。 2016年9月1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校园塑胶跑道综合治理工作推进情况,称目前全国中小学共有塑胶跑道68792块,正在建的4799块,其中停建的2191块。而已经铲除的“毒跑道”,有93块。教育部还表示,目前正与国家标准委对接,推动相关标准修订。同时也要求各地在国家强制标准出台之前,可结合当地实际加快塑胶跑道的有关强制标准的研制。 2016年10月,教育部向国家标准委提交了标准的修订立项申请,并申请立项为强制性标准,同时将标准名称修改为《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2016年11月16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起草的《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标准建议稿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上进行立项公示,并公开征求意见。 2017年1月-4月,教育部调研组在全国12个省市进行适用调研。内容包括意见和建议征求研讨,学校场地现场取样抽查。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网站发布“关于对国家标准《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 2018年5月14日,国家强制标准《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 36246-2018发布。 2018年11月1日,《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 36246-2018正式实施。
新国标修订背景 我国运动场地合成材料面层的研制始自1978年,由保定合成橡胶厂研制,1979年9月第1次在北京铺设了北京体育馆室内田径场,面积4500平方米。从1992年起,我国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在中小学开始建造合成面层运动场地。1997年,上海市开始大规模地投资改造中小学的运动场地,1999年北京市也开始大规模地改造中小学运动场。我国目前需用量很大,每年约铺设300多万平方米。塑胶跑道的生产厂家由原来的3家,增加到现在的数千家。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教育领域开始重视体育设施水平的提高,每年铺设各种合成材料面层的运动场地超过250万平方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运动场地合成面层市场。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已成为各体育场馆和大中小学的基础硬件之一,在广大中小学运动场和室内开始大量铺设。为规范中小学校校内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的质量,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起草了GB/T 19851.11-2005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该标准规定了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铺设面层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对物理性能制定了较详细的要求。标准于 2005年发布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建设和使用。 2015年以来,塑胶跑道成为学生家长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不少地方学生出现了流鼻血、咳嗽、头晕、出红疹等症状,甚至有孩子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家长怀疑跟塑胶跑道有关,纷纷要求铲除塑胶跑道,“毒跑道”事件一时引发舆论热潮,社会各界反应强烈。 2015年12月,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和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对广东省佛山、深圳、中山、惠州4个城市20个塑胶场地和跑道进行了有害气体释放风险监测抽样调查,调查发现,聚氨酯塑胶场地存在不合理风险的比例高达25%。究其原因,近些年国内学校体育蓬勃发展,政府、学校投入增加,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的市场需求加大,使得很多不良企业进入市场。经国际田径联合会认证和中国田径协会审定的塑胶跑道生产企业总数不超过几十家,但实际在做的有数千家,2015年新增近3000家。一些无资质、无技术、无生产管理和质量保障的小型“作坊”居然有高达 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为了规范市场,保证产品质量,保护学生身体健康,教育部组织修订《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 11 部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希望通过完善标准内容,明确规定合成材料面层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规范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建设行业的发展秩序,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国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运动环境。